【The 5th Modern Chinese Buddhism Forum】Report II

法隨人行,漢傳佛教的遠航               
【江胤芝/桃園報導】

在時代因緣與弘法願力的交互作用下,漢傳佛教如何在殊異的時空、文化中,經由人的移動而傳播?去年(二○一九)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日,聖嚴教育基金會以「剎境不隔──漢傳佛教的傳播」為主題,在桃園齋明別苑舉辦第五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來自歐、美、亞洲各國學者共赴勝會,發表六場論文、兩場圓桌論壇。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感謝學界拓展佛教研究、培養後進,承繼法鼓山對於教育與學術的願景。

論文發表中,上溯明清之際的政治動盪,移民與「逃禪」等現象,反而成為漢傳佛教跨海弘傳的助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廖肇亨以渡日黃檗僧侶的詩文,解讀施粥等社會救濟行動,如何建構黃檗宗在日本的尊崇地位。越南科學社會翰林院下屬漢喃研究院研究員范文俊則從閩南移民遷至越南的歷史切入,跟隨臨濟宗拙拙禪師的腳步,看見水陸法會等佛教文化與藝術的流傳。

聚焦中、日佛教思想的交互影響,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系教授陳繼東進一步分析兩國對戒律的論辯與教育現代化歷程。以太虛大師為研究主軸,新加坡佛學院副教授紀贇則透過大量第一手檔案,分析太虛大師經由佛教開展漢、藏交流的時代背景。

漢傳佛教不僅廣泛影響東亞社會,二十世紀更透過第一批先鋒僧眾帶入歐美。法界宗教研究院院長暨美籍僧人恆實法師,回顧其師父宣化長老在美國建立僧團的歷程,以教育來接引美國人的善巧,並開啟跨宗教、跨部派的交流。從宏觀角度省思全球化的佛教傳播,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教授汲喆,看見近代由「人間佛教」組織開展的跨國移動,也提醒新一波新興宗教團體的擴張,正重塑華人佛教與世界的關係。

圓桌論壇中,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三學研修院女眾部副督監果光法師及臺灣宗教學會理事長陳美華,回顧師父赴日求學、赴美弘法及在馬來西亞建設道場的學思歷程,僧伽大學女眾學務長常格法師感動回饋:「師父曾說,傳法傳的是一份責任,期許在僧教育中落實『利他為重,實用為先』,才能不負佛法傳播的責任。」

感同身受於歷史中無畏戰亂、異地流離的僧人,聖基會執行長楊蓓感佩道:「他們堅定弘法的信念,足以引發大眾反思,進而尋找自己生命中的中流砥柱。」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亦稱許:「感謝兩天的研討會,讓我們用更寬廣的視角來看待漢傳佛教。」